新华网郑州9月12日电 2023年7月至9月,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宗教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的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第三期)在河南洛阳举办。在两个月的培训中,来自基层一线的石窟考古学员不仅快速提高了专业技能,更学到了“文博人”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融合贯通的工作方法。
石窟寺考古是融合佛教、考古、建筑测绘、科技保护、数字化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培训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年轻的基层考古人员进行高强度“复合培训”。
在第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中,老师们授课丰富精彩,随口而出的诸多“金句”更让学员们醍醐灌顶。主办方还精心安排数字化课程、GIS课程,让学员们了解科技在石窟考古中的最新应用,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成为今后工作中的“利器”。
在洞窟田野考古实习中,学员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以路洞、药方洞、魏字洞、宾阳中洞四个洞窟为对象,从调查、收集、整理洞窟资料开始,全面掌握洞窟情况,通过手工测量、实地绘图,认识洞窟空间关系、窟与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完成数字化测绘及报告编写,对石窟寺考古保护的相关工作进行全流程实践。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全面了解了石窟寺考古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了石窟寺考古的基本方法,具备了科学、规范编写石窟寺考古报告的能力。同时,老一辈考古工作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客观严谨的素养、甘于奉献担当的精神也深深印刻在他们内心深处。
一些同学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家认为,作为新一代石窟寺考古新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中贡献自己的激情和担当,为国家和人民守护好石窟艺术瑰宝贡献青春力量。(李若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