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力破解养老难题-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4 05/27 08:20:27
来源:河南日报

慈善助力破解养老难题

字体:

  思礼镇思礼村养老服务中心午饭时间,老人们正在用餐。本报记者 王向前 摄

  “早饭种类多得很,今天吃油条、喝豆浆,明天就换成油茶配馒头了,不重样。在这里是吃得好,玩得好!”5月21日上午,济源示范区克井镇中樊村养老服务中心,79岁的村民苗绍宗提起在这里的生活,感叹自己“掉到福窝里了”。

  慈善事业发光发热

  一个社会和谐不和谐,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5月20日、21日,“中央省市媒体中原慈善行”采访团走进济源示范区看到,在慈善专项资金扶持下,一个个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上,健身器材、座椅凉亭等设施齐全,一家家养老服务场所装饰一新,老人们消遣娱乐,有滋有味。

  中樊村全村人口104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386人,70岁以上的老人201人。近年来,由于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创业,村里空巢、独居、残疾等在家老人的生活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了村两委的一件大事。202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祥带领下,村爱心企业家、乡贤纷纷捐助善款,加上村集体资金,共同建成了拥有22间休息室、餐厅、娱乐室等设施的中樊村养老服务中心。

  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网络募捐活动中,该村又发动周边企业、乡贤能人、广大群众等积极参与,3天募集善款32.75万元,再加上济源市慈善总会划拨的专项资金,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得到完善提升,当年10月正式开门运营,目前已有50多位老人前来养老。

  企业助力慈善事业

  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养老服务设施建起来,更要持续运营好,老年人方能养老无忧。

  临近中午,思礼镇思礼村养老服务中心,30多名老人坐在餐桌旁等待开饭。厨房里,做好的肉片汤在大盆里香气扑鼻,新出笼的馒头还散发着热气。为切实减轻村里老人负担,经村里研究,老人前来养老服务中心就餐,一顿饭只收1块钱。

  一顿饭1块钱,这样的收费标准如何覆盖成本?中心负责人卢川介绍,为保证中心持续运营、长久造福于民,济源万洋集团利用养老服务中心的空闲地方,投资近百万元建了一个包装材料厂,经营利润归属思礼村,作为慈善资金用于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慈善事业开支。对此,万洋集团董事长卢一明说,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村庄支持、村民参与,如今企业有能力反哺村庄发展,就要积极参加家乡的慈善事业,截至目前,仅在助老、助学两个方面的慈善捐助已经累计700万元左右。

  慈善事业大有作为

  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大有可为。济源市慈善总会会长卢远说,济源健全了基层慈善组织,夯实了三级工作网络,实现了16个镇(街道)慈善工作站、549个村(居)慈善工作室全覆盖。日前,全辖区已有18个养老服务中心正常运行。

  “2023年,济源首次在农村开展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网络募捐活动,共有23万人次参加网上捐赠,募集善款3735万元,款额位居省辖市第二名;‘99公益日’又募集善款1000余万元,两次网络募捐共募集善款4700多万元,总金额在省辖市排第9名,取得了募捐成效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卢远说。

  据悉,2018年以来,省慈善联合总会把数字慈善作为慈善事业重大战略强力推进,组织全省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大病救助、困境儿童、老人帮扶等慈善项目,推动河南网络募捐工作走在了全国慈善先进行列,累计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超过34.4亿元,实施慈善项目2822个。(记者 王向前 本报通讯员 王欢 闫芳)

【纠错】 【责任编辑:范作言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