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经济参考报》9月3日刊发记者马意翀采写的文章《从一台到七万台织机的跨越——河南省淮滨县纺织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嬗变》。文章称,2008年,一家化纤纺织企业落户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自第一台织机在当地落地,淮滨县便与纺织服装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淮滨县已构建起时尚纺织产业的完整链条,走出了一条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淮滨县拥有化纤纺织企业213家,签约投产喷水织机突破7万台套,占全国的4.7%、河南全省的67%,可年生产坯布50亿米以上,拥有四面弹、桃皮绒、雪梨纺等200多个种类,产品畅销国内外。
随着沿海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抓住新的机遇,逐步建设并完善纺织服装产业的完整工序,打造出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再到“一匹布”,最终成为“一件衣”的完整链条。
记者近日在淮滨县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时尚纺织全产业链发展,基本形成从初级丝-织布丝-成品布-印染后整理-服装深加工-市场大交易的全产业链,实现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华丽嬗变。
招商就是“招人”
“码上办事,马上办妥。手机扫一扫就能好,真是太方便了。”这是记者近日在淮滨县行政审批中心听到前来办理纺织服装相关业务客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是招商更是招人。一直以来,淮滨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量身定做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当地加快‘区中园’等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确保来淮滨投资企业尽快入驻;在土地保障上,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工业用地调规,确保来淮滨投资企业‘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在优化服务上,相关企业和县处级领导加强对接,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淮滨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运河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今年57岁的孟君来自辽宁省,198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热力工程系热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在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历任技术员、研发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7年,31岁的孟君辞职后创办福建石狮君子林服饰有限公司,进入到服装行业。2013年,福建君子林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淮滨县,投资2000万元,成立并运营河南君子林服饰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智能穿戴等高科技功能性服装生产。
“企业家‘用脚投票’,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选择一个地区投资都有着深层次考量。淮滨当地的首席服务官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支持,我在服装行业拼搏了20多年,把最好的岁月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服装事业,这些年企业在淮滨县的销售额不断增加,生产的服装产品智能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仅2023年就申请了17个专利。”孟君告诉记者,得益于淮滨县当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利好政策,企业发展顺利,她对企业未来在淮滨县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9年,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施海明来到淮滨县,投资2000万元兴办企业,成立了河南怡佳纺织有限公司,几年来年产值接连翻了数倍。
“从公司起步到市场拓展,淮滨县政府部门全程参与、出谋划策、全程服务,全力构建了亲商、爱商、重商的营商环境。来淮滨县这几年,纺织厂实现了从传统纺织到智能织造的转变。”施海明表示,这些年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
据了解,为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等项目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确保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淮滨县委、县政府积极召开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要求各部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挂图作战,攻坚克难,倒逼和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
苏运河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对开发区内纺织服装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并配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链。同时,围绕纺织服装项目进行产业链招商,吸引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大批从事纺织服装的企业家来淮滨县投资兴业。
产业转移中不断转型升级
“进园一根丝,出园一匹布。”记者在淮滨县绿锦纺织有限公司看到,崭新的织机整齐排列,一根细细的丝线,经过织机咔咔嚓嚓的排列组合,悄然变身面料,然后被转运分拨……
“淮滨县80多万人中有10多万人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很多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淮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道华告诉记者,近几年,淮滨县的喷水织机数量快速提升,除了提高织机数量外,当地还补齐织造和印染短板,抢占产业用纺织品新领域,大力提升产业规模能级。通过整合上下游、推动产学研用融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升级。
淮滨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县里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销往柯桥轻纺城、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广东中大布料市场和武汉汉正街等区域,淮滨县已基本完成了从“纺织小白”到“行业精英”的蜕变。
“绿锦纺织有限公司现阶段拥有整经、浆纱、并轴、自动穿综、上机织造和坯布检验等工序,可生产超细高密锦纶、涤纶产品,从中端到高端、从窄幅到宽幅等200多个品种,其中7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河南省淮滨县绿锦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如乐告诉记者,公司有328台喷水织机,可以加工10D的长丝(一根9000米长的丝重10克),做出的面料更轻薄,手感更柔软,是做高端羽绒服、夹克的优选面料。此外,公司生产的防静电石墨烯面料,可用于西装、西裤等高档服装的生产制作。企业白班晚班不停生产,员工收入可观。
苏运河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按照“全产业链专业园区”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3个“区中园”,目前已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2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园接园、厂挨厂的发展局面。
“淮滨县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初级丝-织布丝-成品布-印染后整理-服装深加工-市场大交易’产业链条,锻长板、补短板,逐步形成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条齐全、经济效益明显、科技创新领先的全产业链集群。”淮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田怀玉告诉记者。
据介绍,淮滨县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场交易环节方面,以中西部纺织服装交易中心为依托,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不断盘活交易市场;在服装深加工环节,当地年产服装3000万件以上,形成了以多家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产品包括校服、夹克、演出服、羊毛衫、童装、功能性服装、高档制服等,远销到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存在印染能力较弱等短板。”陈道华表示,在无水印染技术方面,淮滨县与河南工程学院共建河南省淮河生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组建材料、纺织、印染、服装等研究中心,引进无水印染、图层印染等先进技术;在有水印染方面,通过与安徽省阜南县等地印染产能的整合,补齐全产业链短板。
目前,淮滨县在纺织服装产业上紧抓科技创新,依托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中心加强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在河南省信阳市率先建成纺织服装“5G+”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对79家企业的24873台织机进行数据连接,通过数字赋能,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了产品质量与综合效益的双提升。
记者日前在淮滨县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各种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大数据深度参与生产,通过智能芯片设定,机械传动带上各式各样尚未加工完成的产品被快速而稳定地分配到不同工序上,完成从裁片到成衣的整个制作流程。
据介绍,江苏阳光集团是中国毛纺行业同时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免检”的企业。2022年7月1日,江苏阳光集团与淮滨县人民政府、河南省服装协会联合投资成立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三个月实现建成投产。
“企业选择在淮滨县投资主要因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用工不成问题,港口优势明显。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通过海运和内河航运就能抵达淮滨港,同时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各方面诉求。”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斌告诉记者,他和工厂的很多同事共同见证了淮滨县纺织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嬗变。近年来,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加快“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服装产业向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助推服装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对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来,受原材料、用工成本、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不少沿海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与此同时,大量河南籍产业工人返豫,为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未来,公司将加大在淮滨县的投资。”张汝斌告诉记者,目前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App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淮滨县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秉承数字化管理理念,创新研发涵盖数据采集、实时配送、自动运输等先进技术,把从智能分拣到成衣包装出库的全流程纳入智能化管理,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淮滨县多位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AI+智慧检测在纺织行业的应用正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通过集成先进的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AI验布系统能够高效、精准地检测出纺织品中的瑕疵、色差、纤维缺陷等问题,不仅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还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淮滨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当地纺织服装企业将积极依托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展行业实践和数据应用方面的融合探索,逐步构建上下游贯通、跨行业互联的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数据空间,促进纺织服装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链降本增效,推动当地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