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市中小学“自立、自律、自强”教育观摩活动现场

学生化身“小厨师”,制作美食。

学生们编织衣物,呵护小树苗。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碰触另一朵云,一个灵魂碰触另一个灵魂。
在豫西三门峡,一场“唤醒灵魂”的教育,正在校园内悄然进行。2024年8月起,三门峡全市教育系统推行“三自”教育,即自立、自律、自强。这一理念强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以自立为基、以自律为本、以自强为志,通过以自立为基、以自律为本、以自强为志的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突破,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跃迁”。
这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三门峡教育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改变
一张“闯关卡”,记录入学自立第一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李耀伟看来,所有向上生长的力量,都来自向下扎根的沉淀与实践。而“根”扎的深度与广度,又体现在一些“小而美”的改变中。
2024年9月,阳光小学新学期开学,入校的一年级学生额外领到了一张“闯关卡”。
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大方介绍自己、整理书包文具……6件闯关“小事”,需要孩子们一步步持卡闯关、完成戳章。当一个个红戳盖下时,孩子们自立的意识也在萌芽、在生长。同年12月初,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情况,设立“三自教育”特色技能学习周:一年级“学洗袜”、二年级“巧手叠衣”、五年级“学烹饪”、六年级“学急救”……月底时,一场集中检阅的“巅峰对决争霸赛”在全校开启。当孩子们5秒叠衣、被子被码成豆腐块、刚摊出的煎饼热气四溢时,掌声引爆全场,“三自”教育在此刻也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生活自理,是走向自立的第一步。很多习惯的形成也往往在小学阶段,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独立的能力,并形成独立思考、无畏困难的习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成为独立的人。”李耀伟说,正因如此,学校用众多丰富的实践活动,小巧切入“三自”教育规划中,重塑孩子们的内在自驱力与独立意识。
“三自”教育的循序展开,不仅在一个个好习惯的培养中,也在一节节好课堂的实践中。
4月11日,一堂国防教育课在育才小学火热开讲。退役军人、救援专家、家长代表等齐聚,带领学生们站军姿、列队形、听讲座,专业应急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爱国情怀也悄然融入心间。
“头摆正、肩放平、脊柱直、胸前倾,两脚并排脚放平……”在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向青路校区,每天迎接孩子们上课的,是一段朗朗上口的“课堂歌谣”,配合着整齐划一的手势操,活力十足,有序又有趣。
在三门峡市伯阳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南校区,“4+X本”是这里孩子最有趣的作业。
“4”即自主学习单、好题本、纠错本、题库集,“X”即学科特色作业。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馈
“是孩子的改变,也是一个家庭的改变”
在教育探索的步伐中,连接学生两端的老师与家长,无疑会收到最直接的反馈。
“让学生参与管学校,他们往往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三门峡市实验高中副校长马长安告诉记者,“三自”教育开展以来,该校精心构建了以学生会干部、年级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班级学生为核心的“四级”自主管理体系,通过提供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充分挖掘“闪光点”,进而增自信、促学业。
“从入校到课堂、从跑操纪律到食堂就餐,都有学生参与管理。虽然任务不多、‘官衔’也不高,但学生们很积极,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开展得更加顺利。”马长安说,高中阶段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会更加强调自律、自强,“学生干部岗”的设置让其在自主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自立、自律、自强的品质。
不同于马长安对校园变化的欣喜,家长黄少华在欣喜之外,还多了一丝“不好意思”。
作为向青路校区的副校长,黄少华也是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书包重,孩子又小,放学时候我就顺手接过来了。没想到孩子来了一句:‘不是要做好‘三自’教育吗?我该自己拿书包吧’。”黄少华说,当时听到这句话,她只觉着羞愧,倒不是因为孩子的“直言反问”,而是自己的“原地踏步”。
“书包自己背、袋子自己提、餐具自己刷……孩子们在一点一点进步,变得自立与自律的同时,家长也该反思与成长,进而带动家庭、社会的共同向好,我觉着这是‘三自’的重要意义所在。”黄少华说。
有了这一次的“打脸”经历,黄少华对“三自”教育也多了一层更深的理解。孩子主动报名参加叠被子比赛,黄少华就每天晚上陪着练习,看其一步步从歪扭叠被,到小小豆腐块成型。家里其他成员也适当放手,孩子主动参与到了更多的家务活中来。
这是孩子的改变,也是一个家庭的改变。
成果
方案印发、集中观摩,“三自之星”正不断涌现
“三自”教育到底是什么?要育什么样的人?
2024年8月,在对一线学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三门峡市教育局印发《三门峡市中小学生“自立、自律、自强”习惯养成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将“三自”教育提为全市课题行动。其中明确,“三自”教育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3月13日,三门峡市召开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贾辉在报告中提到,要坚持把“三自”教育与落实“双减”政策有机统一,坚持对每位学生个性化教育,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4月22日,三门峡市中小学“自立、自律、自强”教育观摩活动在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向青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学校负责人齐聚,共同观摩感受“三自”教育带来的成果。
“以‘三自’为锚,重塑教育生态,从多元场景赋能,构建起成长闭环。”三门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樊佳伟介绍,“三自”教育启动以来,全市学校以“三自”为核心,将习惯养成融入课堂学习、生活技能与社会实践。通过分层设计,精准育人,在小学阶段,以“生活化”启蒙自立,通过技能大赛、家校共育课程,让孩子从系鞋带、包饺子等日常活动中感知责任;初中阶段,以“规范化”锤炼自律,通过军训、内务评比、志愿服务等,让纪律意识根植于心;高中阶段,以“挑战性”激发自强,通过学科竞赛、红色研学、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探索精神。
“行动开展以来,‘三自’教育成果丰硕。全市涌现‘三自之星’1200余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提升至92%,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依托家长学校,‘三自’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通过问卷调查,62%的家长反馈孩子更独立,85%的教师认为学生责任感显著提升。”樊佳伟说。
教育下沉,未来上升。
在这片崤函土地上,孩子们“向上生长”的内心正在被唤醒。从厨房里的劳动实践到舞台上的技能比拼,从家校协同到社会联动,每一次“小而美”的进步,也都在重塑着教育生态。“三自”教育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青少年播下自立、自律、自强的种子,以教育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成长答卷。(闾斌 员冰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