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5/05 07:55:45
来源:河南日报

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

字体:

  在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前不久,《少林寺碑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均闪耀着“河南元素”。

  少林寺碑碣为什么能入选?近日,在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总结座谈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少林寺碑碣“含金量”十足

  《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载体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轮只能独立申报2项,入选标准高、名额少、难度大。

  “少林寺碑碣成功入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国家档案局大力支持、高位统筹指导的结果,还得益于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价值。”座谈会上,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档案局局长曾德亚介绍。

  他用3句话概括出少林寺碑碣背后的含金量:经过岁月沉淀的少林寺碑碣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实物史料,经过时光雕琢的少林寺碑碣是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缩影,经过风雨打磨的少林寺碑碣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此次入选的少林寺碑碣始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终于1990年,形成了全球罕见的“无断代”石刻文献序列。碑碣文字包括汉文、蒙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语言,还刻有日本、印度、蒙古等外国僧侣的题记。无论是数量还是保存完整程度都十分罕见,更是全景式地反映了少林寺宗教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过程。

  “少林寺碑碣犹如‘石化’的书、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记忆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曾德亚说。

  为什么入选记忆名录

  或许有人会疑惑,《少林寺碑碣(566—1990)》不是文物吗?何以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文物和档案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少林寺碑碣具有文物和档案双重属性。”中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馆长杨红瑞介绍。

  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遗产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起,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世界记忆项目致力于保护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侧重于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所保存的文献记录。

  少林寺碑碣是历朝历代少林寺与中国国家政权、名人墨客、世俗社会等广泛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赋役、军事、文化、自然景观等,是研究中国历代经典文献、官文书、民间契约、印章等独特、原始且系统的史料。

  “碑碣的存在,让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祖庭,更成为一座庞大的露天档案馆、文明数据库。这些镜头定格的‘时光切片’,凝聚着历史的缩影,编织出1424年的文明经纬。”杨红瑞说。

  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不是目的,而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利用新的开始。

  曾德亚表示,河南将做好少林寺碑碣的保护传承,通过完善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支持少林寺开展“全球少林档案文献资源回流”文化工程,整合全球少林文化研究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即时调用功能,推动少林文化走向世界。做好研究阐释,从499块碑碣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4块,以图文并茂、汉英双语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碑碣“留量”增色少林“流量”,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记者 石可欣)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飞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