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沉甸甸 粮安稳当当-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5/24 08:13:08
来源:河南日报

麦穗沉甸甸 粮安稳当当

字体:

  5月18日,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街道马界村麦田里,收割机轰鸣着在连续作业,拉开全区“三夏”麦收会战序幕。 刘金元 摄

  5月21日,小满。清晨6时,麦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刘记森穿梭在麦田里,不时俯身贴近麦穗,镜片后的眼睛透着兴奋:“今年这收成,稳了!”

  这位90后新农人蹲下,抓起一把泥土看墒情。今年天气较干旱,可商水县魏集镇的麦田不缺墒,滴灌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精准供水。“及时灌溉,加上提前喷了作物调节剂,前两天的干热风愣是没伤着麦子。”他捏了捏湿润的土壤,语气里满是欣慰。

  2014年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刘记森回到老家魏集镇。那时父亲的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正陷入困境:小麦品种抗病性差,收购价低,仓库积压了好多麦子。“种地不能再靠老法子。”他翻出手机里的土壤检测报告给记者看,“现在讲究科学种田。”

  在刘记森的努力下,合作社成功引进了周麦系列品种,不仅穗大粒满,而且分蘖能力出众。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往往面临病虫害的威胁,但刘记森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策略。他指着田间的一台白色的设备说:“一旦智能设备监测到小麦有发病的条件,无人机将在20分钟内迅速完成绿色防控的准备工作。”

  刘记森带着记者走进合作社测土配方中心,机器轰鸣,一袋袋肥料整齐码放。“小麦能不能长好,施肥很关键。以前施肥凭经验,现在全靠数字说话。”他拿起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着土壤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数据,他又调出手机里的对比图表,“按需配肥后,每亩肥料用量减少8%至10%,成本降了,地力反而提上来了。”

  在物联网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这里可以监控我们合作社的3.7万亩农田。以前浇水全靠经验,现在动动手指,水肥就能精准送到每棵麦苗根部。”刘记森感慨,“科学种田就是好,管理更精细,人还轻松,每亩小麦比传统种植多收100多斤。”

  麦收在即,刘记森的笔记本上记满数据:预估6月1日开镰,亩产保守估计1300多斤。合作社仓库里,分级分选设备已准备就绪。“强筋小麦直供烘焙企业,普通小麦进储备库。”他翻开订单合同,“对比市场价,我们能多赚12%。”

  夕阳给农机大院的300多台设备镀上一层金光。这些年,刘记森不仅带着农机队跨区作业,还把现代农业玩出了新花样。当被问及未来打算,他望向远处的示范田:“想试种更多新品种,再添些智能农机。把地种好,多打粮食,这就是我的心愿。”(记者 李若凡)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