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包压弯稚嫩的肩膀,当不良姿势悄然改变骨骼生长轨迹,儿童“小骨干”健康问题正成为万千家庭的隐忧。
7月5日,河南省妇幼保健系统儿童“小骨干”规范化诊疗定向培训与研讨会暨第22届豫港足脊生物力学诊疗与运动损伤学术论坛拉开序幕。来自全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的300余位医疗工作者齐聚一堂,以专业知识为儿童骨骼健康筑牢防线。

多方联动,构建儿童健康防护网
“别等‘小骨干’长成大问题才重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樊英戈在论坛上敲响警钟。近年来,河南省直面儿童肥胖、近视、心理行为异常、骨骼发育异常及龋齿五大健康痛点,创新开展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民政、疾控、残联等部门,将“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纳入重点干预范畴。通过“部门联动、医校合作、社会共治”的新模式,搭建起覆盖“预、筛、管、治、康”全流程的服务体系,让守护儿童健康不再是“单兵作战”。

针对儿童“小骨干”问题的系统化诊疗,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韩晔分享的“硬核”成果令人振奋。据他介绍,医院在全国综合医院中率先设立康复医学工程科,并于2019年获批建设河南省康复工程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2022年获批“河南省脊柱侧弯康复诊疗中心”,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辅具专委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足踝和脊柱异常矫治与运动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此外,医院开设了脊柱侧弯、运动损伤、足与足踝以及足脊诊疗四大专病门诊,配备了一流的先进设备,开展了体外矫形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儿童“小骨干”问题的诊疗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直击痛点,圆桌碰撞破解诊疗难题
在圆桌会议与培训研讨环节,医疗工作者们抛出“小骨干”诊疗的真实困境:如何让家长意识到无症状骨骼异常的危害?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筛查设备怎么办?
面对这些难题,专家们各抒己见。“不能仅靠疼痛判断健康,姿势异常的细微变化就是危险信号。”有专家强调,早期筛查需从校园、社区抓起,利用简单有效的评估工具实现广覆盖。

随后的课题分享中,干货满满。专家们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足脊生物力学在诊疗中的应用,剖析运动损伤与骨骼发育的关联,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知识盛宴。
创新路径,探索肌骨健康管理新范式
“把干预窗口前移到姿势异常阶段。”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工程科主任解益的发言引发共鸣。他指出,传统体检难以发现早期“小骨干”问题,必须引入生物力学分析,从姿势变化中捕捉骨骼发育异常的蛛丝马迹。
据他介绍,90%的儿童骨骼问题通过早期保守治疗、康复训练或体外矫正即可改善,这不仅关乎当下的挺拔身姿,更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创新推出的防控体系,以生物力学为核心,突破传统医学局限,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避免骨骼问题引发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更能为老年人远离关节退化、实现“优雅老去”奠定基础。
儿童的每一寸成长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守护“小骨干”就是守护民族的未来。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儿童足脊健康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更凝聚起全社会关注儿童肌骨健康的强大合力。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挺直脊梁,自信奔向美好未来。(记者 王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