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河南大地麦浪翻滚之后,玉米正在蓬勃生长。在南乐县,河南农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农业公司”)托管的1.2万亩的农田里,玉米灌溉作业正在有序开展。这片曾因分散经营导致效益低下的土地,通过“五统一”托管模式,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1297斤的突破,托管农户亩均节本增效200元,累计增收超600万元。亮眼的数字之下,正是现代农业公司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的生动实践。
模式创新:“五统一”破解分散经营困局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标准。”南乐县千口镇苗郭村72岁村民王保的感慨中道出了托管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老两口守着10亩地,曾因体力不支常年为农忙发愁。2024年签约托管后,现代农业公司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犁耙、统一管理、统一收储”的全链条管控,让他家小麦亩产达1340斤,净收益增加近3000元。
自2023年起,现代农业公司便开始探索托管模式,构建起“公司+村集体+职业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充分借力粮投集团在‘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布局优势,联合大型灌溉、农机等设备厂家形成集种子供应、农机作业、灌溉飞防等作业于一体的农业联合体,共同开展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郭义山告诉记者。
南乐县北辰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聂春梅,她的企业原本以生产农资化肥为主,2023年起与现代农业公司合作,成为南乐县土地托管业务的合伙人,正是这一模式吸引力的体现。
郭义山表示,“引入职业农民,能够紧密联接各方利益,通过技术赋能、利益协调与市场对接,将分散经营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激活村集体的组织协调功能与公司资源整合能力,最终构建起‘农户增收、村集体壮大、公司盈利’的可持续合作生态。”
全链赋能:订单农业构建双保障体系
在托管模式的基础上,现代农业公司叠加“订单农业”,打造出“不仅管种还管收”的增值闭环。农作物收货后,公司按订单回收,实现以销定产。村集体组织农户参与,农户可选择全托管实现坐享收益,也可半托管参与劳动获得收益,种植、销售双保障得以落地生根。
千口镇北郭村返乡青年王鑫磊将30亩地托管后,借助公司提供的品种建议、机械化作业和统一销售,首年小麦亩产达1320斤,净收益远超预期。他坦言,“托管模式降低了创业风险,让我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心。”
变化更显著体现在村集体经济层面。元村镇操守村站长郭军岭创新采用“托管+订单”模式,规模化种植100余亩地实现增收致富。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合作,共享发展红利,全村产业活力倍增,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共赢之路。
数据显示,该模式已惠及1000余户农民,累计增收600余万元。现代农业公司已成为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之一。
“我们不仅要种好地,更要管好产业链。”从2023年开始,河南粮投集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粮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开展农业规模化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为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粮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土地托管+社会服务+精深加工”三维驱动,已形成“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闭环模式,不仅为托管土地提供保底收益,更通过订单农业将“豫农优品”推向全国,真正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未来展望:模式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5年7月底,现代农业公司在信阳市罗山县、许昌市襄城县、濮阳市范县等地已对接洽谈约4万亩土地,在省内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达到60万亩次,同时谋划推进设施农业项目,旨在探索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引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眼下,现代农业公司的托管模式还在不断创新升级。从“靠天吃饭”到“靠技生财”,从“分散经营”到“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公司的托管模式,不仅让农民端稳了“饭碗”,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托管模式较好地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下一步,要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培育优质托管服务主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探索托管模式服务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扩大推广覆盖面,让更多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郭义山表示。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