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工学院研究生“织梦袁庄乡途实践团”深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袁庄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开展实践调研之旅。此次调研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袁庄村产业兴旺为关键,探索推动乡村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全面提升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助力袁庄村绘就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踏入袁庄村,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碧浪般的花生田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绿意葱茏的药田间,丹参与黄芪舒展着枝叶,紫色小花如星辰般点缀其间,为这片沃土平添几分灵动与诗意。经初步调研了解,其作为方城县乡村振兴典型村,随着花生和中药材两大种植产业的发展,百姓们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与日俱增。
此外村里建设的特色服装加工厂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近年来,袁庄村积极推动服装加工产业升级,从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到招引专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
步入服装加工厂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分组全面了解服装加工的生产流程、销售渠道及方式,走访生产线上的员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了解产业帮扶的难点痛点。在访谈中,成员们态度谦逊热情,耐心倾听员工心声并认真记录。
一位家有三儿两女、种植百亩地的女员工感慨地说:“以前,家里靠种地维持生计,天一旱地里收成少,孩子学费都得精打细算。自从村里开了服装厂,我在厂里做兼职,每月能多挣3000块,还能顾上家里农活。现在孩子们能吃好穿暖,家里添了新冰箱,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从她的话语中,真切感受到了服装厂对她的家庭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团队在进一步深入调研中发现服装加工厂目前面临两大现实瓶颈问题:一是如何打通线上销售平台;二是缺乏专业设计人才。针对这些困境,团队迅速组织设计学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发挥专业优势并展开头脑风暴,提出打造符合产品特点的电商销售平台。
从平台界面设计、功能模块开发、运营推广等方向精心策划方案并落地实施,同时引入时尚设计元素,为服装厂提供多元化产品设计理念。在双方通力合作下,搭建直播平台、策划助农短视频、拓展线上销路,最终试点方案成功落地并获良好反响,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了服装厂的燃眉之急,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本,充分展现了青年团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春智慧与责任担当,为乡村产业数字经济转型和文化创意融合提供了鲜活案例。
实践团走进袁庄村花生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田间调研发现,亩产颇丰的农作物常因产品包装简陋,无法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同度。团队成员秉持科学调研理念,通过田野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式,结合当地文化元素与消费市场审美趋势,运用专业设计思维,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与现代美学设计的系列农产品包装方案和宣传视频。助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当地种植产业更好发展。
团队的助农实践活动产生了映射效应,邻近西张庄诚挚邀请团队前往其“阳光玫瑰”种植基地参观交流。在三伏天灼灼高温下,团队成员俯下身子,穿梭于翠绿的葡萄藤架之下,观察阳光玫瑰的生长态势,了解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拍照、测量、采集“阳光玫瑰”葡萄挂果数据;通过走访果农深入交流,聆听他们的需求与期望,将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融入到设计理念之中。
实践团聚焦“阳光玫瑰”品牌塑造,从产品定位、包装、宣传等维度定制符合该村产品发展的产品设计方案,最后获种植户和村委的高度赞赏。
2025年盛夏,中工研究生学子以赤忱为舟,以热望作楫,踏上实践征程。在田埂村巷,用脚步丈量乡野阡陌的肌理;俯身田间地头,以双眼捕捉传统文化在泥土中生长的根脉,更将赤子之心化作时代感知器,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感知祖国发展的主旋律。
中工青年正以实践为笔,在这场行走的课堂里,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注脚!
大象新闻记者 李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