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拂过生机勃勃的中原大地、掠过嵩阳书院的古柏,吹皱泛金的黄河,又一场“国字号”赛事将在郑州举行——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场我国目前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花落”郑州,这也是全国技能大赛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
郑州,将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周到的服务,将全国顶尖技能人才的奔涌活力纳入怀抱,奏响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华彩乐章。
郑州又逢“国字号”大赛
全国技能大赛于2020年和2023年分别在广东和天津举行,今年9月,即将在郑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是此赛事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下个月,就将有3400多名选手来郑州“炫技”“打擂”。
前不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更多的大赛细节:
本届大赛将于9月19日晚开幕,20日~22日3天为比赛日,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其中,20日和21日为周末,方便社会各界莅临赛场观摩比赛,23日晚闭幕。
本届大赛主题为“技能照亮前程”,共设置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共106个。其中,66个世赛选拔项目比照世界技能组织公布的第48届世赛赛项设置确定。40个国赛精选项目保留了前两届部分项目,并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充分研究论证后确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3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特点。
国赛精选项目中重点增加了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等项目比重,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超过50%。比如,设置了盾构技术、智能汽车软件开发、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农机智能化技术等赛项,体现了大赛紧跟技术前沿发展的导向。同时,大赛首次将乡村振兴赛项纳入国赛范畴。
届时,将有3400余名选手和3100余名裁判人员参加大赛,21个省份代表团计划参加全部赛项,比前两届翻了一番,7个省份代表团以及交通运输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3个行业部门代表团,其参赛项目也比前两届有所增加。
大赛的吉祥物确定为“中中”“原原”。“中中”以大象为创作原型,既体现河南的地域特征,又契合技能人才刚健、坚韧的特质;“原原”以商文化图腾“玄鸟”为创作原型,创作灵感源自《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展示了大赛举办地商都郑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届大赛的主题歌曲为《技能照亮前程》,由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阮志斌作词,郑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宋清安作曲。歌曲生动诠释大赛主题,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歌词简洁凝练,曲调明快有力,传递出新时代技能人才技能报国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
为何国赛花落中原
职业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助推器”。
郑州赢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承办权,底气在哪?
在人才——
人力资源大省河南,目前拥有1亿人口,适龄劳动人口5700多万。全省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首位,仅技工院校在校生就有30多万人。
目前,河南技工院校的招生、在校生规模稳居全国前三。2021年以来,河南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965万人、674万人,均居全国前列。
“我们聚焦‘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以赛促评,持续提升河南技能人才培养质效,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省会的郑州,2024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1.1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5年,郑州力争来郑留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27万人,招引博士后80人。完成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2万人。到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8万人,技能人才达到350万人。
“丰富的人力资源,既为办赛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技能人才支撑,也为大赛引领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产业——
经济大省挑大梁,产业是关键支撑。
今年以来,河南扭住产业发力,培育产业优势,打造产业亮点,促进产业升级,做大产业链群,带动产业蝶变。
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敲锣,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宇通纯电动客车打开“苛刻”的北欧市场,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标杆;超聚变服务器实现翻倍增长,AI服务器市场跃居行业第一……
今年上半年,河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国15.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居10个工业大省第二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好的态势、稳的基础、新的动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增强。
郑州,被冠以了诸多荣誉: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更是正在加快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钻石之城、超充之城、量子之城,也是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以上城市。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7+20重点产业链群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初步构建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加工、现代食品、耐材建材、服装家居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算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为主体,涵盖20条重点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单就郑州汽车制造业而言,主要分布在航空港区、经开区、管城区、中牟县。2024年,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产值约19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5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3.1%。现有整车企业7家,全市汽车产能261万辆、产量111.79万辆,是2021年(产能128万辆、产量55.7万辆)2倍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2.58万辆,是2021年(4.67万辆)13倍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政策——
就在不久前,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以“一揽子”创新政策破解技能人才发展难题,为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工匠动能”。数据显示,全市技能人才大军已突破3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13.94万人,成为支撑“郑州智造”的中流砥柱。
为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决定》明确,自2026年起,郑州市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郑州工匠日”,开展郑州工匠评选、工匠创新交流等活动。
一座城市,为“工匠”设置一个节日,可见其诚意、其情怀。更不要说这几年来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一年一度的招才引智大会,一直在提质增量的人才公寓……
聚焦“两高四着力”,郑州正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区位交通、职教基础等方面优势,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大赛筹办。
在交通——
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目前,郑州地铁运营里程达到452公里,城市内部交通愈发便捷。
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不断加密延伸,2024年7月18日,日兰高铁全线贯通后,河南省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00公里,从郑州出发,5小时高铁旅程可直达123个城市,成为全国“高铁朋友圈”最广的城市;若加上换乘车次,5小时内铁路出行能通达136个城市,位列全国第一。
在航空方面,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已突破历史新高,全球排名前10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有7家入驻,其构建的航线网络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
发达的“海陆空网” 交通体系,为上万名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从全国各地赴郑,铺就了四通八达的便捷通道。
郑州信心满满全力以赴
大赛还有30多天就要启幕,郑州,准备好了吗?
场地,静待嘉宾——
7月17日,随着2025第十届郑州火锅食材用品展览会正式启幕,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16个现代化展馆全部投入运营,以12.8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全产业链覆盖的展会生态和“空铁陆海”多式联运的硬核支撑,让郑州航空港区正式开启河南“会展经济2.0时代”。
“新投用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五的超大体量会展场馆,为举办各类展会提供了一流的硬件支撑,将成为展示产业成果、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氛围,融入寻常百姓家——
4月22日,以“技能进万家、国赛耀中原”为主题的“迎国赛 展风采”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技能展演、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大赛精神深入人心、技能风尚遍染绿城。
活动期间,跑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3D打印技术应用、用中药材制作的饰品,还有古琴艺术、陶瓷工艺、九宫点穴正脊法等精彩展示,既展现国赛技术前沿,又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双重魅力吸引市民参与,打造了集观赏性、参与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技能文化盛宴。
从4月中旬到8月底,郑州还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带技能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等“六进”活动,全方位多层次传播大赛理念,营造“人人关注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选手,蓄势待发——
作为东道主,此次,我市遴选出8家企事业单位为45个赛项提供保障;49名选手代表河南代表团参加47个赛项的比赛,其中世赛选拔项目30个,国赛精选项目17个。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于婷婷踌躇满志:“大赛如同引擎和磁场,让更多身怀绝技的普通人脱颖而出,靠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她是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的金牌获得者,今年,她将带领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两个项目。
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郑州市社会科学院专家表示,通过举办大赛,郑州可以借鉴前两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形成的“赛事+产业”发展范式,以赛促训,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就业资源。大赛将形成“技能人才—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的闭环生态,为郑州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跨越注入核心动能。
在贾湖骨笛、仰韶彩陶、莲鹤方壶等“国之瑰宝”中窥见高超技艺;在盾构机、液压支架、宽厚板轧机等“大国重器”中感知制造实力……从古之“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到今之“大国工匠”英才辈出,在这方四大发明有其三的中原厚土之上,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当下,郑州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全力以赴筹备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即将在技能的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记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