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打卡!深度研学成暑期文旅消费新引擎-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8/29 16:28:26
来源:新华网

不止打卡!深度研学成暑期文旅消费新引擎

字体:

  新华社郑州8月29日电(记者任卓如、杨静)“看!我们挖到了瓦当碎片和唐三彩。”在河南洛阳宜人坊研学营地的模拟考古探方里,11岁的白健熙举着刚刚发现的“考古成果”,兴奋地和同伴分享。

  暑期接近尾声,二十余名来自深圳的小学生两两成组,在黄土中细细刨挖,沉浸于“寻宝”的乐趣。

  率先找到全部“文物”的胡菀告诉记者,这次研学让自己对历史萌生了浓厚兴趣。带队老师彭宁说:“研学游不同于家庭自由行,孩子们带着问题去体验,他们记得更牢,收获也更大。”

  孩子们在河南洛阳宜人坊研学营地体验模拟考古课程。新华社记者 杨静 摄

  今年暑期,研学游热度持续升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参观走访到数字化探索,从课堂讲授到非遗手作,各地不断推出主题化、个性化的分龄研学产品。“行走的课堂”里,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感受与体验。

  “模拟考古课程已成为近三年暑期营的‘爆款’。” 河南洛阳宜人坊研学营地首席研学导师李莹介绍,今年这一课程已排期超过两百次。依托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该营地开发了人文历史、艺术、科技、非遗、自然博物、体能6大系列160余节课程,40余条精品线路。暑期接待学员超过5000人次,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的身影。

  “研学活动正逐渐告别走马观花,转向更为沉浸的文化浸润和实践体验。”李莹举例,比如参观完河南古代壁画馆,我们会带孩子们从零开始进行壁画制作,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把成果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孩子们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体验数字化课程。新华社记者 杨静 摄

  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历史探索的形式正悄然升级。十余名孩子手持平板电脑,跟随动画角色“小夏”,开始了对夏文化的自主探秘。屏幕中,三千多年前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以动画和互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11岁的王资皓一边比划,一边和同伴讨论,不时追问老师“网格”的意义。

  暑期,该馆举办不同类型的研学活动两百余场,四千余人参与。博物馆研学策划老师田园说:“数字化课程让古老文明变得可感可触,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

  “只有把内容做深,孩子们才会真正投入。”河南文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瑜说,她所在的公司今年推出了“行走河南”“礼豫河南”“寻根河南”等差异化夏令营产品,主打沉浸式和特色化,服务学生3000余人次。

  “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25年河南暑期研学游规模进一步扩大。”河南省研学旅行教育协会秘书长姬东说,“市场需求的增加不仅推动了研学产品创新,也为文旅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引擎。”

  孩子们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参观。新华社发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推出“我在宋朝的一天”研学项目,以任务驱动、科学探究等体验形式,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宋代建造业、造船业、手工业、医学、文学、军事、科技的伟大成就。

  “数据显示,研学团队在园区平均停留时间达6.5小时,是普通游客的三倍,二次消费占比也提升至45%。”景区市场部负责人邢潇月说,寓教于乐的深度体验,让孩子们学有所获,也为景区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

  一堂课结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教室里,王资皓意犹未尽,认真和老师探讨着“网格”对后世都城布局的影响,“明年我一定还会再来。”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