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赛场上,河南选手李晓强(左一)正在专心进行比赛。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千百年来,技能推动下的创新创造,始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设置的106个竞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等赛项占比超过50%。河南代表团参加了全部106个赛项的比赛。
“我参加的项目叫无人机系统,是前两届全国技能大赛所没有的,同时又是世赛选拔项目,将首次出现在明年举办的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9月22日晚,来自河南技师学院的21岁选手王钰航说,“无人机系统项目融合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知识技能,考核选手对无人机的安装、调试、维护、编程及飞行任务完成能力,是无人机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赛项难度大,更激发了王钰航的好胜心。“我全身心投入比赛,个人的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通过观察其他选手,也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说。
王钰航的成长足迹里,藏着个人精进技能的密码;我省所有选手的技能里,有着一个古与今相得益彰的河南: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河南。
9月22日上午,智能网联汽车赛区,来自河南的选手李晓强全神贯注地调试车载感知系统,进行故障码的排查与数据校准。该赛项分为智能网联汽车装调与故障排除、智能路侧融合装置装调运维、车路云一体化综合道路测试和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四个部分。
与传统汽车维修不同,这里没有油污和扳手,取而代之的是精密的电路模块和智能传感器。选手们需要快速定位问题电路模块,排除各种技术障碍,展现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赛场上,河南选手纷纷亮出“绝活”、超越自我,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赛场背后,“河南智造”以高精尖的设备和严谨科学的考核体系为选手提供了比拼的平台。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两大核心赛项,由河南轩明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设备支持和技术保障。“我们为两赛项量身定制了一套集先进设备、智能软件和专业技术支持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运到比赛场地的68台(套)设备全部实现了零部件国产化。”该公司总经理申俊卿说。
滴滴汗水,浇灌出甜蜜果实;萤萤之光,汇聚成璀璨星河。一个个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河南故事,在大赛中精彩登场、灿烂夺目。
自2021年以来,仅制造业领域,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增长率超过10%,万亿级产业集群有了坚实人才保障,区域竞争发展有了“金钥匙”。目前,河南技能人才总量达197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691万人,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40.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记者 杨凌 王向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