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让技能更有“市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掠影-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0/03 07:16:18
来源:河南日报

赛场让技能更有“市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掠影

字体:

  9月21日,参赛选手在餐厅服务项目比赛中。

  9月21日,工业视觉系统运维项目的参赛选手正在调试设备。

  9月22日,参加漆艺制作项目的选手正在认真描绘作品。

  9月20日,参加飞机维修项目的选手正在同台竞技。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记者 王铮 摄

  技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私事。它关乎个体发展,生活幸福,也关乎国家进步。技能大赛不仅是展示技能竞赛成果的窗口,更是为了推动个人成才、行业进步、社会发展。

  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在郑州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标志着为期5天的大赛圆满结束。我省选手奋勇拼搏,既为个人争气,也为河南争光。获奖选手用荣耀回报付出,向社会证明技能成才的道路就在脚下;未获奖选手则收获宝贵经历,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大赛中有无数激动人心的片段。大赛之后,那些关于拼搏和成长的故事,还在延续。

  1

  技能之上,梦想绽放

  “这块金牌是对我选择技能就业道路的一个嘉奖,是对我过去10多年努力的一个完美总结。”9月27日,收获光电技术(世赛选拔)项目金牌的河南技师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周正羽,讲述了金牌背后的故事。

  这块金牌来之不易。

  周正羽中考成绩不理想,难以进入理想高中,未来何去何从?母亲鼓励他:“学习一门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在家人推荐下,他来到河南技师学院求学,并逐渐找回自信,开始主动探索奇妙的技能世界。第一学年结束时,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成功申请到6000元国家奖学金。“这也是我第一次通过学习获得这么多奖励,自豪洋溢在脸上。”此后,他又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越发坚定了走技能成才的道路。

  2021年夏天,在老师鼓励下,周正羽报名参加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竞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一遍遍地练习,一次次地复盘,在老师指导下,我和搭档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技能水平越来越高,最终荣获二等奖。接到奖牌那一刻,我内心的激动无法掩饰。”他说。

  随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周正羽开始学习光电技术,并很快崭露头角。“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你肯不肯下功夫。”他说。经过多个阶段的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拿到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光电技术赛项的参赛资格,并获得了金牌。

  不怕劳累,怕的是眼高手低。对那些选择了技能这条道路的人来说,精湛的技艺只诞生于成千上万次的实操中,绽放于极致的追求里,没有捷径。

  污水处理项目今年首次纳入全国技能大赛。32岁的陈超越是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已在污水处理一线工作9年。从去年9月开始,他就开始为全国技能大赛做准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有了比赛时的沉着、专注和自信,最终以稳定的发挥斩获金牌。

  “能够拿到金牌当然很激动,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陈超越说,比赛不是目的,最终是要把备赛和比赛过程中提升的技能应用于生产一线,继续为污水处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赛场内外,技能有光

  技能是种子,心性是土壤。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不是骤然而至的,而是需要环境的培育和风气的熏陶。

  大赛期间,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组织155名师生赴比赛现场观摩,沉浸式感受全国顶尖选手技能比拼的激烈氛围。

  在比赛现场,师生们被选手全神贯注的竞技状态所吸引,认真观察,反复讨论,眼中充满向往。“顶尖选手的专注状态、精益求精的实操细节,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师生之间不时交流讨论。

  在国家技能成果展馆,河南馆的奖牌陈列柜引人注目。“老师,快看,这块健康照护项目的金牌是我们学校老师李翡玉莹获得的,太厉害了!”该校康复保健专业2305班学生张媛指着奖牌,难掩兴奋之情。介绍牌上熟悉的老师名字让师生们倍感自豪,大家也深刻体会到技能的“含金量”。

  9月27日,该校校长周秉伟谈及这趟“研学之旅”,依然兴奋。他说,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之一,技工院校要抓住机会,带师生们来现场亲身感受、“现场教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切身地感受技能照亮前程的深刻道理,才会更直观地看到技能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

  不要轻易羡慕别人的高度,要多思考他人的高度由哪些基石砌成的。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仅是职业技工院校师生的事情,更需要全民参与、人人感知。

  比赛场馆设置的各类实用又酷炫的技能培训小课堂和绝技绝活展演,成为吸引大众目光的“吸睛点”,也成为传播技能的好平台。

  在油漆与装饰(世赛选拔)项目的技能培训小课堂,来自焦作市硕果托教中心的50多名孩子正用画笔和油漆勾勒童真与创意。“我要装饰一只粉红色的猫,用最鲜亮的颜色涂小猫的脚!”“我要在扇子上画满蝴蝶结、爱心和笑脸!”……孩子们的创意天马行空,指尖的动作虽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手上偶尔粘到的颜料,反倒成了最特别的“勋章”。

  “能带领孩子们亲临现场,感受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魅力,非常难得。”该中心蒋老师告诉记者,油漆与装饰听起来很专业,但技能培训小课堂把它变得特别生动有趣,让孩子们通过体验,培养对色彩的感知,提升动手能力,感受到技能背后的创造力与美感,这种体验无疑比书本知识更鲜活。

  3

  大赛余音,声声不息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技工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面对新需求,职业技能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在社会认知方面,重普教、轻职教现象仍较为普遍;在产教融合方面,仍存在产业升级快、职教水平提高慢的矛盾;在师资方面,仍有教书本知识多、教动手技能少的不足。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做好技能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本届大赛养老护理赛项首次增加了“传帮带”环节。比赛中,选手在对“老人”做好照护服务的同时,还要指导身边的“新学员”同步学习,对选手综合能力考验非同一般。

  “自己会做和教会别人,完全是两码事。” 该赛项裁判长白洁介绍,这一创新用意深远:既通过“带学员”环节让更多从业者认识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度,实现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养老护理行业,进而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

  这一变化正契合养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7月,“养老服务师”被列入第七批新职业名录,主要负责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等。如今,赛场上的“传帮带”,为这一新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能。

  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根本目的并不是“为赛而赛”,而是希望通过赛事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使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9月23日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来自郑州技师学院的选手孙超越获得装配钳工项目金牌。

  今年22岁的孙超越从2018年开始学习钳工。学生时期,他就积极参加各种行业内比赛,在持续的锻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真功夫”的技能人才。2024年,他获得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全国总决赛装配钳工项目金奖。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将激励我进一步精进技艺,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不仅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更是在面对压力时的从容不迫,追求完美时的永不言弃。”他说,“比赛虽已落幕,但人生的竞赛永不停歇。我要把备赛、参赛的经验融入教学,带动更多学生走上技能成才之路。”(记者 王向前)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