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实践-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0/14 09:56:14
来源:中国新闻报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实践

字体:

  让健康知识变身“处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实践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郭晓丽工作室专家团队前往高校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供图

  初秋时节,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下称“郑大三附院”)门诊区,一位带着孩子候诊的年轻妈妈指着手机屏幕与孩子进行健康互动。屏幕上播放的是该院自制科普短剧《牙齿的救赎》——剧中一个爱吃糖的小男孩因蛀牙疼痛难忍,一个月内三次进出医院。这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让原本枯燥的健康知识传递变得生动起来。

  孩子健康无小事,但家长时常忽略早期预防的必要性。基于这一洞察,郑大三附院聚焦儿童高发的近视、肥胖、龋齿等问题,创作“五小”系列科普短剧(包括“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通过真实的家庭场景和轻松的亲子对话,让健康知识入脑入心。

  该系列科普短剧在网上播出后,反响热烈。分析走红原因,离不开郑大三附院在健康科普方面的持续实践积累。自2021年起,该院开始实践科普视频创作,首批推出的50集科普动画深受家长孩子欢迎,并以喜闻乐见的科普内容和创新形式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几年,郑大三附院不断探索创新儿童健康科普形式,推动健康理念普及。在今年开展的“五小”专项暑期服务中,医院线下设置多项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项目。譬如,在“小蛀牙”互动区,孩子们围在巨大的牙齿模型旁比赛刷牙技巧;在“小胖墩”体能测试区,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参与跳远、投掷、平衡等环节。

  为做好健康科普宣传工作,该院成立由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科普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党委宣传统战部、健康教育中心牵头、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从孕前保健到婴幼儿照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体系,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每月设定科普宣传主题,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健康义诊和讲座,仅2024年就举办相关活动158场,服务群众近7万人次。基于在科普宣传工作的优异表现,该院科普团队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聚焦妇幼群体科普知识需求,郑大三附院创新科普形式和科普矩阵,策划推出《陪你长大》系列短剧(10期)、儿童健康“五小”短剧(10集)、“天天说健康”系列科普动漫(12期)等特色品牌,获河南省第三届科普微视频科普短剧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和省广播电视局2025年“大河之南·精品短剧”优秀作品;打造“妇幼健康大讲堂”“好孕课堂”等品牌项目,把健康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覆盖 380 万余人次;发挥医院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体矩阵作用,2024年,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全年发布科普文章192篇,获健康科普网络账号一等奖,视频账号发布科普视频185个,总播放量1400万次(同比增长188%),抖音号影响力居全国妇幼机构第五,形成了强大的线上科普矩阵。同时,该院积极与主流媒体联动,发布精品科普内容(如母婴健康、出生缺陷防治、HPV疫苗等),单条(乳腺健康话题)阅读点击量达2390.8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医院健康科普影响力。

  “健康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期待全社会形成政府主导、机构联动、家庭参与的妇幼健康素养提升合力。医疗机构在科普工作链上的专业引领作用尤为关键,我们应持续探索‘科普+医疗’的融合模式,让健康知识成为‘处方’的一部分。”郑大三附院副院长郭晓丽说,健康科普工作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应构建其全方位的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带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先”的健康理念,将健康科普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华小亚 何剑烁/文)

【纠错】 【责任编辑:程文超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