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县区看发展|一副眼镜“戴”出亿元大产业-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0/14 11:20:37
来源:新华网

解码县区看发展|一副眼镜“戴”出亿元大产业

字体:

  新华网郑州10月14日电(谷婷婷 王晓飞)近视镜、远视镜、墨镜……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部国际视光产业园,一副副看似普通的眼镜正以年产值3亿元的规模,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新引擎产业亮点。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门类齐全的眼镜产品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更远销海外。

  从无到有,打造中部视光产业高地

  走进宝丰卡特眼镜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专注。锣切、冲压、电焊、注模、打磨、清洗……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公司总经理尚永超坦言,选择宝丰,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优惠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五年免租、‘链长制’等优惠服务,让我他们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

图为工人在为镜片注入液态树脂。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宝丰为何会选择眼镜这一空白产业?“视光产业长期集中于沿海,中西部市场基本是空白,这是一个机遇,是对宝丰产业多样性的一个有力补充。”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说。

  2011年,宝丰县引入宝视达集团,启动中部国际视光产业园建设。如今,园区已汇聚11家视光企业,涵盖镜架制造、镜片生产、电商销售、物流供应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2024年,全年生产镜架600万副,生产镜片260万副,总产值实现3亿元,纳税850万元,带动就业超1500人。

  “产业兴,则县域兴。找准特色、精准发力,是县域经济破题的关键。”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说,从一个传统资源型县,到如今拥抱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宝丰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智能制造,为视光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宝丰的视光企业不断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改变传统眼镜制造的面貌。在河南宝视达视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智化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运转,全自动磨边机精准作业。一副眼镜从原料到成品,需经历200多道工序,而智能化设备将误差严格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目前我们日加工能力已达15000副,效率和品质实现了双提升。”该公司加工订单部经理金普志说。

  为了让视光产业更好地站稳市场,宝视达集团在园区设立了河南精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供应链执行系统,我们可实现1500家以上门店眼镜加工装配和物流日配能力,真正做到降低连锁门店运营成本及风险。”河南精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继巍说,2024年,公司年产值实现1.5亿元,纳税3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近200人。

图为WMS智能仓储系统。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园区内的WMS智能仓储系统。在这里,每一件货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入库、分拣、提货全程由系统智能调度,人机协同、灯光指引、地图定位——科技让物流变得高效而精准。该系统的应用使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9%,订单处理速度提高3倍。

 内外并举,小眼镜走向全球大市场

  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宝丰眼镜不仅畅销国内,更远渡重洋,打入欧美、印度等市场。在宝视达眼镜城,陈列产品从基础镜架到防蓝光、智能眼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设计持续迭代升级。

图为工人在为镜片镀膜。

  与此同时,产业链仍在不断延伸。“考虑到视光产业发展的电镀配套,也是为了辐射周边装备制造行业,我们上马了河南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森鹏说,该项目能满足全县视光产业当前和扩产后的电镀需求,预计能为镜架生产企业节约成本15%以上。

  从单一生产到视光服务全面布局,宝丰正在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和韧性的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视光产业发展主要是扩量增质,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视光产业的规模扩大上去。同时,也要立足高端制造,逐步向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发展。”王代强说。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程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