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过 依旧“湿”意重的深秋咋养生-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0/14 11:05:4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寒露已过 依旧“湿”意重的深秋咋养生

字体:

  寒露已过,凉意渐渐明显,尤其近期持续的阴雨天气,让湿度也持续加重,这个“湿”意重的秋季咋养生?10月10日,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五区副主任王晨晓。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个秋季可不要盲目‘秋冻’了,湿冷天气持续不断,需做好保暖工作。”王晨晓表示。

  “秋冻”的养生智慧源于中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其核心在于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通过适当保暖或减少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增强抗寒能力。

  适当“秋冻”,即不急于添加厚重衣物,能让身体皮肤和呼吸系统接触适度低温,刺激机体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降低因气温骤降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不过‘秋冻’多适用于初秋不太冷的时段,当下已过中秋,要及时调整养生方式。”王晨晓提醒,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要对关键部位做好保暖。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人群。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阻力增加,增加脑血栓、心绞痛风险。王晨晓强调:“这类患者外出务必戴帽子、围围巾,保护头颈部血管。”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这类患者在出门时可通过佩带口罩的方式,减少冷空气和病原体的吸入,降低感染风险。

  脾胃虚弱及胃肠道疾病患者,这类人群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受凉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尤其要注重腹部保暖,不吃生冷食物。

  虚寒体质者,平时手脚凉,容易感冒,本身阳气不足。王晨晓指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把保温杯拿出来了。”王晨晓介绍,由于天气转向湿冷,吸入凉气变多,更容易出现肺气不足现象,身体免疫力下降,这个时段的饮食以“温、润”为主,可以在家中煮山药银耳红枣粥,健脾养胃、润肺。

  同时,做好腹部、头颈、足部和关节四大关键部位的保暖至关重要,尤其是今年秋季天气湿度大,要注意保护关节处的保暖。王晨晓推荐,在家用热毛巾、热水袋热敷关节处,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放松。

  平时爱运动的人,要尽量选择每天户外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而伤阳气,还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

  王晨晓提醒,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不能盲目跟风。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调整,才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愿

【纠错】 【责任编辑:程文超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