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三
以改革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0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金冬江介绍,“十四五”时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省安全生产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从统计数据看,我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按照“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求,我省加强综合应急管理,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
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推进应急指挥一体化、实体化、实战化、规范化建设。整合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省指挥平台与气象、水利、林业等29家省直部门互联互通,基本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基层能力有效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责任、防控、救援、保障五个体系。夯实基层基础,2461个乡镇(街道)建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共有安全劝导员38万名、灾害信息员7.7万名。
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实,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保持“双下降”。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我省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深化整治攻坚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构筑共同守护安全的人民防线。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力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实施高危行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开展智能化厂矿、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智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培树“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文化。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优势,推动党的组织与基层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推行完善《河南省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实行“举报重奖、应奖快奖”,激发群众安全监督热情。
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科学精准
“十四五”时期,我省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的工作,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高质量完成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强化极端暴雨应对。构建省防指“1+5+9+N”组织架构,完善气象中长期预报、短临预报、气象预警、临灾预警、响应行动的递进式暴雨洪灾应对机制,进一步突出转移避险,成功应对“杜苏芮”台风、“24·7”暴雨洪水等强降雨过程。
开展森林火灾防治。新建视频监控800套、森林火灾因子综合监测站点225个,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95.7%。
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建成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十四五”期间共组建并命名60支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
科技赋能应急管理新质战力
面对应急管理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省应急管理厅加快科技研究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
坚持科技助安。全省“空天地”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救援装备投入使用。建成全域灾害风险监测网,切实推动预防关口前移。
坚持人才强安。在省级重点学科中立项建设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学科。全省19所院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11286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化工专业学历。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河南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金冬江表示。
□本报记者 黄岱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