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人打卡背后 藏着什么密码?-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1/12 07:24:04
来源:郑州日报

千万人打卡背后 藏着什么密码?

字体:

现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11月9日,中铁·泰和里两周年庆典活动圆满落幕。这场以“文化赋能+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欢庆盛宴,不仅是对项目两年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成为郑州老城区有机更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生动诠释。从昔日的老旧片区到如今的城市新地标,中铁·泰和里用两年时间完成的蜕变,正是郑州以城市更新激活发展动能、传承历史文脉的典型缩影。

  空间蝶变:老城区的“新生密码”

  “所谓城市,不过是一代代人将记忆与梦想,在土地上不断重写的故事。”中铁·泰和里入口的这句题字,精准诠释了项目的城市更新内核。作为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片区城市更新的核心载体,这片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腹地的土地,遵循“留、改、拆、建”原则,在7.5万平方米的空间里,雕琢出“社区、景区、街区三区合一”的城市样本。

  庆典当天,印巷1923街区的风情巡游与唐宋梦华街区的古风演艺交相辉映,构成穿越时空的独特景观。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低矮破旧的城中村,如今已崛起为涵盖六大历史文化主题街区的复合型空间。全国首个“京广铁路时代”火车主题创意公园毗邻陇海铁路线,蒸汽机车与现代列车隔轨相望,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活见证。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深入梳理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将这里打造成郑州的城市会客厅。”中铁中产置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孟庆方的话语,在庆典现场响起的《泰和里之歌》旋律中得到注释。这首原创歌曲里的“铁轨连古今,坊市聚烟火”,正是对这片土地空间焕新的最佳写照。

  文化赋能:历史文脉的 “活态传承”

  9日当晚,“唐诗宋词里的郑州高度”“唐宋梦华”音乐会在庆典现场奏响,郑州作为“诗的故乡”的文化底蕴扑面而来。这场由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文化活动选择在此落地,绝非偶然——中铁·泰和里早已成为中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唐宋梦华街区,飞檐斗拱下的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汇聚了50多家老字号企业的街区,涵盖饮食、工艺、酒业等多个领域,游客可亲手体验汝阳刘毛笔的制作技艺,品尝福兴斋桶子鸡的醇厚滋味,在互动中触摸中原文化脉络。庆典期间首发的《谍影迷城》嘉年华演艺,则通过NPC互动模式,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铁路文化的传承同样独具匠心。火车主题街区内的铁路博物馆里,老信号灯、旧车票等展品静静陈列,诉说着郑州“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发展史诗。每周六晚,公园草坪上的露天音乐会总能吸引大批市民、年轻人围坐聆听,让百年铁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种“历史场景再现+现代商业运营”的模式,使文化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

  经济引擎:烟火人气的“聚变效应”

  傍晚时分,数千只彩色气球组成的“气球雨”落下瞬间,商户代表李女士的笑容格外灿烂:“街区把文化流量变成了消费留量,这是我们最受益的。”在随后的授牌仪式上,她接过“优秀合作伙伴”牌匾时感慨道。

  数据显示,自2023年11月开街以来,项目累计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带动就业岗位超2000个,成为激活区域消费的“强引擎”。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显活力:唐宋梦华街区的宋代夜市复刻场景每晚客流如织,火车主题公园内的特色餐厅座无虚席,“火焰醉鹅”等网红美食的烹制过程成为独特景观,推动街区夜间消费占比达65%以上。

  这种经济活力还辐射到周边区域。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优势,泰和里将游客流量转化为区域消费力,带动周边商铺租金提升30%,更吸引了文创、直播等新兴业态入驻。在庆典同步举行的商户座谈会上,商业公司执行董事王庆波透露:“我们正优化‘文化+体验+商业’模式,计划引入更多非遗工坊与国潮品牌,让烟火气更具文化味。”

  从空间更新到文化复兴,从经济激活到民生改善,中铁·泰和里的两年成长,是郑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缩影。未来,随着火车时代、记忆河南等主题街区的陆续开放,这片土地必将书写更精彩的城市更新故事,为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记者 刘伟平 袁帅 景静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飞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