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微短剧博物馆,大上海城将崛起产业新地标-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11/19 17:03:02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打造中国微短剧博物馆,大上海城将崛起产业新地标

字体:

  2025年11月18日,郑州大上海城与郑州市微电影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微短剧博物馆、中国微短剧编剧共创中心和演员培训中心。

  从商业楼宇到微短剧热点,郑州大上海城凭借其独特区位和年轻业态的产业基础,正成为这座“竖店”之城提升产业能级的新舞台。

  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使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大上海城发力微短剧产业新布局

  签约仪式上,大上海城负责人介绍,此次合作将在郑州大上海城打造中国微短剧博物馆、中国微短剧编剧共创中心和演职人员培训中心三大核心平台,为郑州微短剧产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创新动力。

  数据显示,郑州微短剧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微短剧制作企业已达820多家,从业人员规模扩大至3万多人,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

  因拍片数量居全国第一位,郑州被业内称为“竖店” ,成为继横店之后另一影视发展重地,是全国微短剧三大重镇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郑州微短剧产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高效的集群效应和成本优势上。在郑州,已经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 的集群效应,这里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单剧制作周期仅7到15天。

  大上海城的转型契机

  大上海城作为郑州市区的商业地标,其转型发展微短剧产业具有多重优势。

  大上海城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周边商业配套成熟,非常适合微短剧产业链的落地与发展。

  此次合作打造的中国微短剧博物馆,将是全国首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博物馆,将成为郑州微短剧文化展示窗口。

  编剧共创中心和培训中心则直指产业核心——内容创作和人才培养痛点。

  同时,大上海城打造微短剧产业,将得到多项政策支持。

  郑州微短剧与文旅融合的“破圈”之路,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产业联动:从“谷子经济”到“微短剧IP生态”

  郑州市微短剧协会秘书长张云龙认为,大上海城成熟的“谷子经济”是其最独特的优势。这里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天然的IP内容试验场和粉丝社群运营地 。一个在微短剧中新塑造的角色,其周边衍生品可以迅速在这里的“谷子店”进行市场测试和销售;反之,一个在商场内广受欢迎的游戏或动漫IP,也可以被低成本地改编成微短剧,实现“IP孵化—内容制作—衍生消费”的闭环 。

  郑州市微电影协会会长张行林则着眼于宏观布局。他表示,大上海城的转型与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政府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建设拍摄基地,而大上海城正是最佳实践者。通过引入中国微短剧编剧共创中心和培训中心,这里将形成一个强大的“人才磁场”,吸引编剧、导演、制片、运营等全链条人才聚集,结合商场自有的妆造、摄影等技能型人才,共同夯实郑州微短剧产业的人才基础。

  随着中国微短剧博物馆、编剧共创中心和培训中心的落地,郑州的微短剧产业将获得新的驱动力。(李保平)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