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职退比常年在1.5∶1左右,全市三甲医院有5家,全部集中在市区,大量患者拥入市区就医,加剧了患者看病就医和医保基金支出的矛盾。”11月20日,谈起几年前安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霞说,“改革势在必行。”
2019年,安阳市开始探索医共体改革,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年,安阳市被确定为国家DRG付费试点城市,医保支付方式不再按项目逐项报销,而是按病种“打包”支付。
“仅依靠DRG支付方式单项改革,易造成医生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计算器现象,改革不是单纯控费,而是要压减不合理支出,这就需要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力。”王霞告诉记者。
安阳市委、市政府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推进机制,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形成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优化整合医疗服务体系,组建了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1个肿瘤专科医联体,通过建分院、派驻院长、专科托管等形式和11个县域医共体有效衔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压减公立医院床位1300余张,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医用消毒用品、医用防护品集中采购,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节约重复检查费用5100余万元,推动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一揽子”举措协同“出击”,“医疗机构得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人民群众享实惠”的医改目标逐步实现,安阳市群众切身感受明显。
药价,下来了。家住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的老李,因心血管狭窄需长期服用波立维。“这个药在药店一盒100多元。现在我从村卫生室拿药,医保报销后一盒自付十几元就可以了,很实惠。”老李告诉记者。
服务,上去了。2024年起,安阳市开展“两病”患者健康干预行动,为“两病”患者免费提供9种药品。今年,安阳将20万人的肺癌筛查、20万人的上消化道癌筛查、2万人的乳腺癌筛查纳入市民生实事予以推进。
看病,方便了。安阳签约全国一流医院24个团队开展“名院名医伴飞计划”,同时积极推动市域内优质资源下沉,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改革成效如何?用数据说话。
全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更趋合理,呈现医疗服务性收入、人员费用占比提升,药品收入占比、检查检验收入占比下降的“两升两降”趋势。
医保基金连年实现结余,2025年1—9月,医保基金当期结余8.11亿元,占基金总收入的13%。
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目前全市参保职工、参保居民实际报销比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6.6%、6.82%。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将‘三医协同’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的信心。”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金文说,“我们将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创新举措,让群众的‘看病账本’越来越轻,健康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本报记者 石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