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郑州老旧小区:做好改造“加减法”,提升住户幸福感

河南郑州老旧小区:做好改造“加减法”,提升住户幸福感
“改”出来的幸福感——郑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 姜亮 杨琳

  50岁的陈林平近来感到满心欢喜:一是今年女儿名牌大学毕业,没了经济负担;二是住了36年的小区正在改造,居住环境会变好。

  陈林平住的工人新村33号院是郑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郑州市2019年启动对主城区1833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涉及7584栋楼、30万户居民。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改造110个。

  “改造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实施菜单式、订单化改造。”郑州市副市长陈宏伟说,改造中,郑州市一手做减法,实施违建拆除、管网入地等;一手做加法,增加绿地、卫生服务站、城市书房等,全面完善老旧小区功能。

  工人新村建设年代较早,当前的居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私搭乱建多,环境脏乱差。2019年10月,工人新村启动改造。“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啥问题突出就解决啥问题。”工人新村所在的人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董青丽说。

  如今稍有空闲,从家走出百十米,就是家边新建的城市书房,陈林平爱到这里找老伙计们下棋。书房里,偶有咖啡香飘来,老陈有时还是回不过味来,因为这里多年来是卖牛杂粉条、排骨米线的小馆子。

  “通过改造,不仅小区环境和公共服务得到提升,邻里关系变融洽,社区治理水平也随之提升了。”郑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综合组组长黄海波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怎么改、改什么、改完之后谁来管理?郑州市把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检验成果的标准,通过积极探索改造方式方法,给出了“暖心”答案。

  郑州市工人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片区内含道路7条、居民楼37栋、商业及公共建筑8栋。如今,改造后的工人新村又重新焕发“青春”:道路增设慢车道和隔离绿化,实现人车分离;以前密织如网的架空线缆实现入地改造;路面重新铺装,增绿补绿600多平方米;楼院实现智能安防设施全覆盖;建设了城市书房、医疗服务站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彻底改变了生活环境。

  据介绍,郑州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覆盖全市五个区,2019年4月正式启动,11月完成改造工作方案的修订完善,计划用两年半时间,到2021年6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绿云小区,始建于1992年,这是郑州市第一批商品房小区,共有47栋住宅楼,1730户居民约5000人。随着小区各项公共配套设施老化、物业管理公司倒闭,原先的高档小区沦为了“邋遢院”。

  从哪改,怎么改,才能改到群众心坎上?面对群众质疑,社区党组织决定将提升服务功能,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小区自治共享体系。“让居民群众真正说了算”,成为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

  为此,改造前,小区居民共召开30多次“碰头会”,提出意见建议800多条。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进居民家中听取意见,号召社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志愿者队伍,从而带动整个辖区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工作。

  郑州市二七区绿云社区党委书记罗丽琴说,通过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由相关单位、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商讨,并将内容和实施情况公开给群众,群众有意见及时跟进处理。在此基础上,绿云社区创新实施了“党建引领、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自治结单”的“一领四单”模式。

  路子对了,方法有了,改造进入了快车道。一方面,小区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解决了水通、路平、灯明、行畅、景美等问题,利用老旧、废弃场地,改建成党群工作站、文明实践广场,日间照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另一方面,小区引进新物业公司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开展舞蹈、戏曲、合唱、书法等社区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如今,绿云小区志愿队伍由原来的不到40人已扩展到200余人,居民由原来的意见大到现在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初步实现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居民自己创造,实现了小区治理规范化、长效化。

  目前,小区工程建设方面已基本完工,昔日“邋遢院”华丽变身,重新成为居民的“幸福院”。(完)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