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不能松,如何应对听他们说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三面环山,市区为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容易引发西部山区山洪灾害、市区内涝的危险。近年来,济源虽然没有出现过全流域性的洪涝灾害,但局部的、阶段性的洪涝旱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李九军,济源市消防救援支队作训科科长李冬晓,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副会长、济源应急救援队队长李新科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讲述防汛如何应对。
精彩观点
1
李冬晓

在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下,首先是预防,在行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警示标志和路面情况,情况不明时不要盲目行进,尽量绕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在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下,首先是预防,在行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警示标志和路面情况,情况不明时不要盲目行进,尽量绕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在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下,首先是预防,在行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警示标志和路面情况,情况不明时不要盲目行进,尽量绕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14/e9d8f6f1ab104fc5a1afd38f63ad7697.mp4
济源市位于河南西北部,黄河北岸,北依太行,三面环山,市区为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容易引发西部山区山洪灾害、市区内涝的危险。
那么面对山洪和城市内涝的险情,在救援方面市消防救援支队也是积极探索,从多方面全力做好了防汛救灾的各项准备。
首先就是预案体系完善方面,今年汛期以来,支队坚持按照“防大水、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从思想、组织、装备、训练上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修订完善跨区域抗洪应急救援预案,从组织机构,作战编组、人员构成、编组职责、出动集结、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设置。
其次就是在队伍组建上坚持高标准。支队根据防汛救灾形式需要,结合支队人员实际,采取“1+N”队组叠加模式,依托特勤站,同时按照模块集中、便于集结的原则,集成周边消防站优势力量联建的形式,组建了50人的轻型抗洪抢险突击队。今年,支队40名突击队员按照省消防总队命令在南阳地区进行抗洪抢险前置备勤,并参与了增援信阳市固始县城市内涝救援任务,成功疏散营救94名被困群众。
再一个就是突出了通信在救援方面的先导作用。支队通信组立足装备实际,从最不利的条件入手,充分考虑了灾区防雨、断电、信号中断等环境,开展了通信保障训练。
第四是立足于实战强化保障。支队立足全灾种、大应急需要,结合水域救援需要,配备了橡皮艇、冲锋舟、专用救生衣、水域救援服、水面漂浮救生绳、水面救援机器人等排水设施,并根据战勤保障需要采购配备了装备宿营车、抢修车、餐饮车、淋浴车等保障车辆,实现了突击队长时间作战的自我保障。
最后一方面就是加强人员战备管理。进入主汛期后,消防支队全员实行二级战备,全员在岗在位,严格落实执勤值班制度,全天候保持良好备战状态,实施整建制集结,编成行进、跨区域增援等。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在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下,首先是预防,在行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警示标志和路面情况,情况不明时不要盲目行进,尽量绕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如果被困,应迅速弃车逃生,不要留恋财物。在车内有小孩老人不便于逃生的情况下,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立即报警,讲明被困的地点、被困人员数量。第二,采取自救措施,利用强光手电交替变换信号、呼喊等方式求救,将人员转移到车顶,或是利用车内泡沫板、塑料等物品,固守待援。
2
李新科

洪涝灾害高发期,远离水库、危险建筑等危险地带;遇到危险,请保持镇静,尽量去往地势较高处。

洪涝灾害高发期,远离水库、危险建筑等危险地带;遇到危险,请保持镇静,尽量去往地势较高处。
洪涝灾害高发期,远离水库、危险建筑等危险地带;遇到危险,请保持镇静,尽量去往地势较高处。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17/e9894f57f5984360b5cee5c7792e7826.mp4
七月份以来,连续的降雨,让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的40余名志愿者队员进入到一级战备状态。虽然我们是一支民间队伍,但是日常训练严格要求,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不流泪。7月1日,救援队在承留镇曲阳湖启动了“水上救援应急演练”计划。截至目前,40余天的时间,全体队员分批次进行了全方位模拟演练,极大地提升了水上应急救援的能力。7月23日早上9点20分,救援队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救援指令,13名救援队员火速奔赴五龙口河口水库进行救援。
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队员虽说换了两三茬儿,但“尊重生命 公益救援”的理念一直没变。每年超过500小时的公益培训、援助、救援活动,年均300余人次的救援活动,让我们扛起了“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这面民间救援组织的大旗。2020年,一进入汛期,全体队员就对着队旗进行了宣誓:防汛有我、向水而行,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协会“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传统,为保护咱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奉献自己的力量!40多天来,我们一边进行防汛演练,一边对接市区各中小学校进行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动奔赴小浪底水库、五龙口牛王滩、河口水库、曲阳湖水库等溺水事件高发区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参与了思礼水洪池、克井河口水库等救援活动。
生命只有一次。提醒广大市民:洪涝灾害高发期,远离水库、危险建筑等危险地带;遇到危险,请保持镇静,尽量去往地势较高处;同时,要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去到您的身边!
3
李九军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从体制机制、防汛备汛、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防汛救灾工作。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从体制机制、防汛备汛、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防汛救灾工作。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从体制机制、防汛备汛、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防汛救灾工作。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14/2345ab689b4743a0abfe0e62c5f74225.mp4
近年来,济源虽然没有出现过全流域性的洪涝灾害,但局部的、阶段性的洪涝旱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示范区从体制机制、防汛备汛、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防汛救灾工作。
一、提升站位,严格理顺防汛救灾体制机制。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始终坚持把防汛抗旱救灾能力建设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夯实基础,重塑四个体系。一是完善责任体系;二是完善工程体系;三是完善指挥体系;四是完善救援体系。主动作为,提升五项能力: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提升指挥决策能力;三是提升救援实战能力;四是提升应急协同能力;五是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二、群防联动,有条不紊地应对连续降雨。7月中旬以来,济源已多次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组织应急、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和水情、雨情变化,强化部门会商,完善信息和资源共享,密切关注中小河流水库和水塘堰坝防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抢险救灾工作体制机制。会商的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隐患排查。另外,严肃防汛工作纪律,严格值班纪律,防汛抗旱指挥部不定期对各片区、各镇(街道)办事处防汛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三、枕戈以待,全力做好抗洪抢险救援。一是建立防汛抢险队伍保障机制。目前,全区共有群众性防汛队伍52支2168人;依托水库、海事等单位和部门组成骨干防汛抢险队伍6支339人;社会救援力量水上救援队伍3支115人;济源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了5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配备了4艘橡皮艇,2艘冲锋舟,各类水域救援器材800件套,并根据人员装备情况依托消防站组建了地震、高层、化工、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下建筑、森林火灾扑救专业队,组建1支搜救犬分队,搜救犬3只,训导员3名;依托大中型企业,建成9支157人的生产安全事故专业抢险救援队;同时将济源市矿山救援中心由目前单一的矿山救援模式,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变发展。
二是建立防汛物资储备保障机制。防汛物料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是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抢险救灾的胜利保障,为了确保今年防汛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6月底7月初开展了防汛物资普查工作。
三是建立军地防汛应急救援协调机制。积极与人武部对接,建立军地防汛抢险救援协调机制,对驻济部队、武警济源直属大队、基干民兵遂行抗洪抢险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了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力量编成、任务区分、响应机制,共同做好制度、预案的制定和应急力量建设、专业训练、联合演练等工作。
李九军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冬晓
济源市消防救援支队作训科科长
李新科
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副会长、济源应急救援队队长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