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邓州市位于豫西南边陲,耕地面积240万亩,辖29个乡镇办,578个行政村,人口153万,其中农业人口120多万。2004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抓”(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带动、“四轮”(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驱动的经济发展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全市上下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了城区互动,并使全市经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实现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为集约经营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促进了土地向种植大户和优势农户转移;三是提高了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生产新的增长,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不竭动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邓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业机械当作发展邓州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助推器,农机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止目前,全市拥有拖拉机1020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800台,联合收割机912台,配套机具275360套,农机总动力达92.5万千瓦,农机配套比达到12.3,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成功地举办了河南省2004年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

在省政府领导的具体指导和亲切关怀下,2004年,由河南省农机局主办、邓州市政府承办的“河南省2004年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于200491719日举办,河南省政府、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结、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农机局、南阳市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及省内外客商1千余人应邀出席。展会规格高,规模大,辐射面广,社会效益好,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推进了豫、鄂、陕周边地区农业机械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农机的生产与销售,培育了农机市场,促进了农机流通,以农业机械的物流带动了农机制造业,从而为实现与沿江的汽车制造业对接奠定了基础,邓州成为鄂、豫、陕三省交界农机交易物流中心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展会期间实现直接购销额达1千多万元,共达成招商引资项目、产品购销项目合同、协议和意向81个,总金额38581.8万元,其中签订合同项目69个,金额达35311.8万元。山东常林集团及万佳公司等已到我市投资,兴办实业。

2、以农机展销会为载体,加大农机法律法规和农机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水平明显提高

2004年河南省农机产品展销会期间,恰逢《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的开展了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水平。全市共出动宣传车1320台次,悬挂过街横幅4000余幅,刷写固定标语6000余条。同时,由于农机展销会的成功举办,国内外农机生产厂家携带了大量的农机新产品参加展销演示,使农民大开眼界,增长了农机知识,了解了农机发展动态,接受了一次农机科普知识教育,尤其是新型农机具的演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购置新型农机具的热情。

3、农机服务体系健全,推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不仅广泛应用于粮食、经济等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而且逐步向其他服务领域拓展,这就给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网络健全,把新技术及早地转化为生产力。2004年邓州市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引进、试验、示范了一批适合邓州市的农业机械新产品,尤其是玉米收获机械、花生收获机械、秸杆青贮机械等新型农机具的引进推广,提升了邓州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把农机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了农机化发展进程。

二是农机化培训网络健全,广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2004年,邓州市把对农机培训工作纳入“阳光工程”,加大了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对农机培训阵地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配备,并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常规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与农民技能技术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培训农民技术人才,全年共培训农民农机技术人员18600余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及农机手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

三是农机维修、供应网络健全,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民。2004年邓州市农机部门对农机维修门市进行重新考核验收,并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和职业首先培训,对农机经营大户建立专门档案,根据机手的技术水平与机车性能状况,开展定期的上门技术培训和机械保养维修服务,全年共考核验收160余家农机修理供应门市,培训从业人员400余人,更好服务了农业、农民。

四是乡、村两级农机协会健全,为农机手搭建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2004年在市农机协会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农机协会,并依照协会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为广大会员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好,让农机手感到农机二人转确实能给他们办好事、实事,真正把农机协会看成是“农机手之家”。

五是以农机托管为载体,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服务农业的前沿作用。2004年邓州市农机部门根据乡镇农机站场地大,技术人员多的优势,指导乡镇农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尤其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托管服务,解决农机大户管理和维护难题,并为他们提供信息、维修保养等技术服务,创出了一条当前乡镇农机部门服务农民机手的新路子。

4、正确引导土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培育农机经营和种植大户,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和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土地经营发生了新的变化,土地流转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4年,邓州市从维护农民利益的大局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农民尤其外出务工人员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开展土地租赁、土地托管、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签订土地管合同4万余份,代管土地面积30余万亩。土地的流转一方面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外工作一方面还能为农机经营大户和种植大户提供土地保障,发挥土地效能,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有效地发挥了农业机械作用,从而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激发农民的购机热情

为了提高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2004年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30万元,其中15万元用于大中型拖拉机购置补贴,10万元用于联合收割机的购置补贴,5万元用于配套机具的购置补贴,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拉动了农机消费的增长,农业机械呈良好的发展执着,全年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1500台以上,促进了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邓州在农业机构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机市场全面升温,多样化需求更加明显。2003年度农机市场销售额1.06亿元,2004年度农机市场销售额达1.45亿元,农机额比2003年度增强36.8%,其中新增大型联合收割机413台,大型拖拉机534台,中型拖拉机464台,小型拖拉机5478台,新增农机具9320套。花生收获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杆还田机、植树挖穴机、麦草打捆机也逐步在邓州市扩大销路,尤其通过今年的农机展销会,农机销售品种增加了16个。

第二、大中型农业机械销售更加活跃。截止2003年底,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802台,其中2003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653台,2004年度新增998台,增加52.83%;联合收割机2003年以499台,其中2003年新增219台,止目前联合收割机总数已达912台,2004年新增413台,比2003年度新增188.58%。与之相配套的旋耕、秸杆还田机、饲料青贮机、小型装载机等农机具销售形势看好。

第三、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思想更加明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从事农机经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专门从事农机经营提供了作业市场,以效益为目标的农机经营户日渐增多。全市拥有参与经营的农机户17424个,占农户35万户的4.98%同,占农机户9.8万户的17.78%。其中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在10万元以上的456户,20万元以上43户。农机户年经营农机纯收入达1.89亿元,户均1.086万元。

第四、推进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邓州市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在30万人以上,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外出务工又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推动了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为农业机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大户的出现为土地的租赁、拖管提供了可能,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与耕种土地的矛盾,解除了从事二、三产业农民的后顾之忧。止目前,全市种植土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户4620户,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1800户,种植100亩以上的181户,种植300亩以上的39户,种植500亩以上的6户,规模经营的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达2237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240万亩的9.32%,并涌现出优势农户3778户,经济能人17722人,企业家1789个,有效促进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五、吸引了一批资金,促进了我市农机工业的发展。农业机展销会在邓州市所成功举办,增强了农机生产、经销商对邓州市的了解及在邓州市投资的决心和信心,踊跃到邓州市投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山东常林集团已投资1000万元在邓州市建立农机制造厂,郑州软轴水泵厂投资500万元在邓州市建立分厂,河南万佳公司拟与北京华星公司合作在邓投资建立农机市场。农机物流业和农机制造业的逐步形成,必将增强邓州向豫鄂陕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加快邓州市向中等城市迈进的步伐。

 

返回